中國計量網(wǎng) http://m.elfin-engr.com/
中國計量網(wǎng)——計量行業(yè)門戶網(wǎng)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dāng)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綜合資訊

“光”跑的這么快,它的速度是如何測量的?

發(fā)布時間:2018-10-17 作者: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瀏覽:7144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在雷雨天氣,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的光,然后過了好久才聽到轟隆隆的雷聲。這其中的原因也不難理解,那就是因為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快多了。

 閃電(圖片來自https://steemkr.com/cryptocurrency/~ontheverge/successful-lighting-test-is-it-a-bitcoin-savior) 閃電(圖片來自https://steemkr.com/cryptocurrency/~ontheverge/successful-lighting-test-is-it-a-bitcoin-savior
  空氣中聲音的速度大概是340m/s,一馬赫的速度,就是指的是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對于光,它的速度似乎是無限的,在日常生活中,光似乎能瞬間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例如我們打開手電筒,幾乎就在同時我們就看到了手電筒發(fā)出的光傳播的很遠。其實光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只不過非常大。

  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10^8 m/s。這個速度有多快呢?光在一秒鐘內(nèi)前進的距離大約就可以繞地球赤道7圈半,也就是說,幾乎一眨眼的時間光就可以毫不費力的環(huán)游世界。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約為38萬公里,光打個來回也僅僅需要兩秒多(事實上,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準確距離就是計算激光來回所花費時間得到的)。而人類在1969年第一次登上月球,花費了三天多的時間才到達月球,由此可見光速有多快。光速是目前人類已知速度的上限,沒有什么東西能運動的比光速還快。既然光速這么快,那科學(xué)家們是如何知道光速的準確數(shù)值的呢?

激光測距(圖片來自https://www.flickr.com/photos/gsfc/3951835665)激光測距(圖片來自https://www.flickr.com/photos/gsfc/3951835665)
  光速測量史

  人類歷史上首次測量光速是在1676年。當(dāng)時丹麥天文學(xué)家奧勒?羅默通過研究木星的衛(wèi)星木衛(wèi)一發(fā)現(xiàn)光速是有限的,并不是無限的,并由此估計出了光速的值。他估算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光速的估量(圖片來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eed_of_light)光速的估量(圖片來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eed_of_light)
  其中的大環(huán)是地球繞太陽的軌道,小環(huán)是木衛(wèi)一繞木星的軌道。當(dāng)?shù)厍蜻h離木星(從L到K)和接近木星(從F到G)時,木衛(wèi)一從木星的陰影里(C到D)出來的時間會產(chǎn)生變化,從這個變化可以就知道光速是有限的,再加上木衛(wèi)一繞木星的公轉(zhuǎn)周期和地球的公轉(zhuǎn)周期以及公轉(zhuǎn)速度,就可以估算出光速了。從這中方法估計出的光速誤差很大,約為2.2x10^8m/s, 比實際值小26%。

  在1728年,英國天文學(xué)家詹姆斯?布拉德利進一步提高了光速的準確度。他所使用的是恒星的光行差。光行差如下圖所示

光行差示意圖 圖片來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erration_of_light光行差示意圖 圖片來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erration_of_light
  光行差,簡單的來說就是地球的運動,會使恒星的方位產(chǎn)生變化。舉例來說就是,假設(shè)在無風(fēng)的天氣里下雨,雨滴會垂直下落到你的身上,當(dāng)你以一定的速度奔跑是,雨滴就會以另外一個角度落到你身上,不再垂直。結(jié)合這個角度的改變和你的速度,就可以估計出雨滴下落的速度。同樣使用恒星光行差,結(jié)合地球的公轉(zhuǎn)速度和恒星角度的變化,就可以估算出光速。使用這種方法估算出的光速約為3.01*10^8 m/s,誤差僅僅為0.4%。

  提升光速測量精度

  首次準確在地球上,而不是依靠天體運動來測量光速的實驗是在1849年由法國物理學(xué)家阿曼德?斐索實行的,他使用的方法叫做齒輪測速法。

齒輪法測光速(圖片來自https://www.illustrationsource.com/stock/image/506779/in-1849-french-physicist-armand-fizeau-used-this-method-to-achieve-the-first-terrestrial-measurement-of-the-speed-of-light/)齒輪法測光速(圖片來自https://www.illustrationsource.com/stock/image/506779/in-1849-french-physicist-armand-fizeau-used-this-method-to-achieve-the-first-terrestrial-measurement-of-the-speed-of-light/)
  這個方法的關(guān)鍵在于齒輪的轉(zhuǎn)速,齒輪從很低的轉(zhuǎn)速開始逐漸提速,在轉(zhuǎn)速提升到某一關(guān)鍵速度的時候,齒輪轉(zhuǎn)過兩個齒的角度時,光線剛好從遠處的鏡子里折回。這樣根據(jù)兩齒之間的角度以及齒輪的轉(zhuǎn)速,鏡子的距離就可以計算出光速的大小。假設(shè)齒輪的轉(zhuǎn)速剛好是,齒輪一共有N個齒,遠處的鏡子距離觀察者L。那么光速。

,齒輪一共有N個齒,遠處的鏡子距離觀察者L。那么光速

  1849年阿曼德?斐索用這種裝置測出的光速是3.15*10^8m/s,誤差為5%,但是隨后,法國科學(xué)家萊昂?傅科(就是用傅科擺演示地球自轉(zhuǎn)的那個科學(xué)家),提高了這個裝置的精確度,用旋轉(zhuǎn)鏡面代替了旋轉(zhuǎn)的之輪,測出了2.98*10^8m/s的光速值,誤差縮小到了0.5%。 旋轉(zhuǎn)齒輪法和旋轉(zhuǎn)鏡面法對于光速的準確測量產(chǎn)生了很深遠的影響,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結(jié)果很有說服力。直到1926年,這種方法都一直被當(dāng)做測量光速的首選,精度一直提高到了0.001%左右。

  齒輪測速法較為精確并且可信地測出了光速的值。之后不久(1861-1862年)就出現(xiàn)了偉大的麥克斯韋(1831-1879,蘇格蘭物理學(xué)家),給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完美的描述了電磁波的運動,他從方程組中得出電磁波的速度約為

,
  非常接近當(dāng)時光速的值,于是他大膽的猜測光就是一種特殊頻率的電磁波。后來的實驗確實證明了他的猜測。

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xué)家之一?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xué)家之一?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當(dāng)知道光是電磁波之后,我們就可以從另外一種方式得到準確的光速,那就是通過測量(真空磁導(dǎo)率)和(真空介電常數(shù))來計算光速,也就是上面提到的

(真空磁導(dǎo)率)和
(真空介電常數(shù))來計算光速,也就是上面提到的

  在1907年,美國科學(xué)家愛德華(Edward Bennett Rosa)和多爾西(N.E。 Dorsey)通過這種方法給出了當(dāng)時最精確的光速值2.99788*10^8m/s,誤差僅僅為0.003%。。

  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電子工業(yè)技術(shù)的發(fā)展, 各種測量光速的新技術(shù)相繼出現(xiàn),例如諧振腔法(1950年),無線電干涉法(1958年),激光干涉法(1972年)等。下面我們一一介紹。

  諧振腔法主要依據(jù)的物理原理就是光也是電磁波,因為任意波長的電磁波具有相同的速度,而電磁波的速度和它的波長和頻率之間存在如下的關(guān)系: 速度=波長*頻率。諧振腔法通過腔的尺寸可以很準確計算出里面電磁波的波長,而電磁波的頻率又是已知的,因此,可以直接用上述公式計算出光的速度(或者說電磁波的速度)。

  最后一種要說的就是激光干涉法了。目前各種資料查到的光速的值 299792458m/s,是通過激光干涉法測量出來的。無線電干涉和激光干涉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因為它們都使用的是電磁波,只是波長不相同而已。因此我們只介紹激光干涉法。

  想象一下水波,如下圖所示,當(dāng)兩個水波相遇時,會產(chǎn)生干涉。當(dāng)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遇時,產(chǎn)生相加干涉,當(dāng)波峰和波谷相遇時,會產(chǎn)生相消干涉。同樣的道理對于光或者激光也是成立的。

水波干涉和波峰波谷示意圖(圖片1來自https://www.ligo.caltech.edu/page/what-is-interferometer圖片2來自http://gk-web.hkd.mlit.go.jp/hkop-bousai/fChn/puYougo.html)水波干涉和波峰波谷示意圖(圖片1來自https://www.ligo.caltech.edu/page/what-is-interferometer圖片2來自http://gk-web.hkd.mlit.go.jp/hkop-bousai/fChn/puYougo.html
激光干涉條紋(圖片來自https://www.slideshare.net/hassang66/calibration-of-coordinate-measuring-machines-cmm)激光干涉條紋(圖片來自https://www.slideshare.net/hassang66/calibration-of-coordinate-measuring-machines-cmm)
  激光是一種高度相干的光,因此很適合用于進行干涉。從激光器發(fā)出的光的頻率是已知的,精度可以達到10^-9赫茲 左右,波長的測量是通過法布里-珀羅干涉儀測量并和基準波長86-氪605nm的光譜線進行比較得到的,精度也可以達到10^-9m左右。由于激光干涉對于波長的要求非常的高,產(chǎn)生的干涉條紋和激光的波長密切相關(guān),因此通過干涉條紋可以十分準確的計算出激光的波長。有了激光的頻率和波長,就可以計算出光速了:光速=頻率*波長。

  1972年通過激光干涉法測出的光速值是299792.4562?0.0011m/s, 這時當(dāng)時能達到的最高的精度了,因為當(dāng)時米的定義是通過86-氪605nm的光譜線給出的,它的精度限制了光速精度的進一步提高。

  不久后的1983年,國際計量大會直接規(guī)定光速的值為299792458m/s, 并且反過來用光速重新定義了米。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光速值是給定的,不會再改變了,精度也不會再繼續(xù)提高了,因為它已經(jīng)成了“米”這個基本單位的基準。所謂的基準,就是指“米”這個單位的最高精度是由光速的值給出的,因為光速值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和重復(fù)性。

  從光速測量的歷史可以看出,科學(xué)的進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時候需要好幾代科學(xué)家的不懈努力才能實現(xiàn)。光速測量精度的不斷提高,到現(xiàn)在成了一個確定的值,這對于物理學(xué)的發(fā)展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光速是物理中一個重要的常數(shù),著名的質(zhì)能方程 E=mc^2, 狹義相對論中的“尺縮鐘慢”效應(yīng),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波,時空彎曲等等,都和光速密切相關(guān)。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征訂通知 征訂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