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wǎng) http://m.elfin-engr.com/
中國計量網(wǎng)——計量行業(yè)門戶網(wǎng)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計量文化研究

民國市用制木尺

發(fā)布時間:2020-03-09 作者:天津 崔省柱 來源:中國計量 瀏覽:16586

2010年夏天,我在天津沈陽道古器物市場購得一支舊木尺(長33.3厘米、寬1.9厘米、厚0.5厘米),尺的右端第二寸的位置上刻有“河北省度量衡模范工廠”10個字;在右端一寸的位置有一個“同”字和一個漢語拼音名稱符號“ㄐ(基)”及“一尺”二字;在尺的左端刻有“一寸”二字,尺的中間刻有“市尺”二字。尺的材質(zhì)為白梨木。尺保存完好,沒有磕碰痕跡,有一層老包漿。尺上的寸、半寸、分的刻度規(guī)范清晰(見題圖)。這是民國十八年(1929年)劃一度量衡時釐定的市用制尺度。1市尺合1/3米(33.3厘米)。


當時在設(shè)計市用制升、斤、尺三個單位量時,要求它們和標準制的公升、公斤、公尺有最簡單的比率并與民間習慣相近。吳承洛等專家巧妙地提出了1市升=1公升,2市斤=1公斤,3市尺=1公尺的改制方案,簡稱“一、二、三”制,方便換算,又好記憶。機智地把中國古老的度量衡量制融入先進的米制的行列,為向米制過渡打開了通道。市用尺單位量制的建立和市尺的制造成功,是中國度量衡進入近代計量學的標志。

在這以前的古尺,都是在硬木尺坯上劃線,鉆眼后將銅絲嵌入,經(jīng)過打磨光潔,呈現(xiàn)清晰分隔星點和寸格星線。這種完全憑熟練和經(jīng)驗手工操作,很難做到分、寸刻度絲毫不差,且工效較低。清末民國以來制尺工藝大有改進。釘星尺減少,改用線條刻度法。尺的分、寸分度,采用刻度和壓度兩種,而刻度之法,又分人工刻度和機器刻度兩種。無論是手工刻度、手搖刻度、動力刻度還是“壓度”,都要備有“刻度鋼?!?。鋼模的篦形的齒寬半分,齒間距也是半分。所以兩齒之間的間隙為1分,每刻一刀,即為1分。用鋼模手工刻尺的方法,用之純熟,每一秒鐘可刻一線,每日可刻尺二百支以上。這種工藝適用于規(guī)模較小的制尺工廠。

實業(yè)部度量衡制造所制造的手搖偏心輪壓度機,所壓制各尺都標明長度分度之數(shù)量字,及制造單位名稱字樣。待經(jīng)批量檢定合格后,即可鏨合格鋼印。事畢,用黑墨涂尺面而擦之,所有分線及鏨字之處,黑墨俱嵌入痕內(nèi),分線及字跡明顯。據(jù)《北平工商業(yè)概況·度量衡業(yè)》(北平社會局發(fā)行,民國二十一年十二月印)一書中介紹:這種手工壓(刻)度機系河北省度量衡模范工廠的廠員最早發(fā)明的。熟練技工操作,每半分鐘可壓分度尺一支。每班8小時,可生產(chǎn)壓印市尺800支。據(jù)《實業(yè)部度量衡制造所季刊》“度量衡制造所歷年制造統(tǒng)計表”記:該所1929年、1930年、1931年生產(chǎn)‘一尺市用木尺’分別為628、3300、2174支,合計6102支。每支售價二角。1931年年末,一尺市用木尺結(jié)存3668支。到1932年這種尺就很少生產(chǎn)了。因為這種木尺主要是買賣布匹和家庭生活之用,所以均由各地度量衡制造所和民間工匠生產(chǎn)供應(yīng)市場需求。像在北平開設(shè)的“河北省度量衡模范工廠”買賣尺、斗、秤,生意很好。再者,市尺比清末營造尺只長出4%,家庭生活中使用并不太計較。因此,當時,市尺的社會保有量不會很大。

此尺自1929年出品,歷經(jīng)80多年滄桑歲月。設(shè)想,當年一個家庭的老祖宗置備了這支尺,經(jīng)過三四代人的傳承仍能完好地保留下來,這種可能性是很難得的。所以,現(xiàn)在古器物市場上這種尺是很難見到的。這支尺樸實無華,很不起眼,卻記載著一段度量衡發(fā)展的光輝歷史。今天,我有緣收藏它,心中美滋滋的。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計量》雜志2011年第6期。
《中國計量》雜志社官方唯一論文接收郵箱:chinametrology@263.net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征訂通知 征訂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