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wǎng) http://m.elfin-engr.com/
中國計量網(wǎng)——計量行業(yè)門戶網(wǎng)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際資訊

新證據(jù)表明超固體可能真的存在

發(fā)布時間:2010-11-29 作者: 來源: 瀏覽:337998

      據(jù)英國《新科學家》雜志11月19日(北京時間)報道,科學家曾于2004年首次報告了超固體(或稱超固態(tài))的存在,處于 這種狀態(tài)下的固體能毫無摩擦力地流動,但同時也有專家質疑當時的研究人員對實驗結果的解讀是錯誤的,而現(xiàn)在,兩項更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超固體可能已經真的 被科學家制造出來了。

  根據(jù)量子理論,如果將某些固體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它們將變得沒有摩擦力,并且能像液體一樣流動,同時維持其晶格結構。

  2004年,韓國科學和技術先進研究所的金恩盛(音譯)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摩西?陳在《自然》雜志上報告稱,他們對冷卻后的液態(tài)氦施壓 直至原子被迫進入晶格中,然后讓一個填滿了這種固體氦的滾筒先朝一個方向旋轉,再朝反方向旋轉,如此反復。當該滾筒被冷卻時,會更加頻繁地轉換旋轉方向。 他們推測,這是因為有些氦變成了無摩擦力的超固態(tài),減少了同滾筒一起旋轉的氦的質量,使?jié)L筒能更快地改變方向。

  但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約翰?雷普對此解釋提出了質疑。雷普認為,滾筒能在更低溫度下更快地轉換方向是因為氦已經變成了不穩(wěn)定的“量子塑料”??一種科學家以前并不知曉、有別于超固態(tài)的物質相位。他表示,是“量子塑料”增加的彈性讓滾筒更容易改變其旋轉方向。

  為了驗證雷普的說法是否正確,金恩盛將滾筒放置在一個更大的裝置中,并讓這種裝置僅朝一個方向旋轉,而其內部的滾筒則跟之前實驗一樣,先朝一個 方向旋轉,再朝反方向旋轉。他認為,彈性應該只能影響滾筒改變其旋轉方向的頻率,如果固態(tài)氦是量子塑料,那么,外部添加一個大的裝置并不會改變結 果。         

  然而,金恩盛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出現(xiàn)了變化,隨著溫度下降,滾筒旋轉方向改變的頻率并沒有加快。他表示,最好的解釋就是氦變成了超固體,因為在一個超固體中,持續(xù)的旋轉應該導致渦系形成(如同液體中出現(xiàn)的一樣),從而干擾物質的量子屬性,并且減少超固態(tài)物質。

  與此同時,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的雅洛斯拉弗?路特斯希恩和同事在最近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了超固態(tài)存在的更進一步證據(jù)。他們表示,超固體氦之所 以流動是因為在晶格中形成了洞。該團隊試驗了這些洞在不同壓力下形成的可能性,結果證明,洞形成的壓力同金恩盛實驗中確認超固態(tài)氦出現(xiàn)比例最大時的壓力最 匹配,這說明金恩盛的實驗的確提供了確鑿的證據(jù)(盡管并非全部證據(jù))表明固體氦中包含超固體。

  然而,雷普還是對此保持懷疑,他認為,外部添加的裝置所補充的能量不會影響滾筒改變旋轉方向的頻率這一假設不對。他表示,研究人員看到的超固體信號正是“量子塑料”彈性的表現(xiàn)。

  總編輯圈點

  因為前所未見,所以備受爭議;因為意義重大,所以質疑不絕。在人類已有的知識范疇,超固體作為 一種全新的物質形態(tài),似乎注定不會順利拿到自己的“出生證”。然而,科學從來就是在這種爭議和質疑中前行的。金恩盛等人這項成果也許不會如此輕易地給這一 學術分歧畫上句號,但世界各國科學家近年來關于超固體展開的攻防戰(zhàn),充分地詮釋了胡適先生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名言中倡導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這 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訂購產品 訂購產品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